首页 . 三版介绍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介绍

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以下简称“第三版”)是在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之下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第三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领导下,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组织专家撰稿,编辑出版。它将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


第三版是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的继承和发展。


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按学科或知识门类分卷编纂,1993 年出齐。全书以条目形式全面、系统、准确地介绍科学知识和基本事实,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66 个学科和知识领域。总计为 74 卷(含总索引卷),选收条目 77 859 个,总字数 12 568 万字,并附有 49 765 幅随文图。《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出版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从 1996 年开始修订重编,2009 年出版。第二版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统一编排,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第二版共 32 卷,其中正文 30 卷,索引、附录 2 卷,每卷约 180 万字,共选收6 万个条目,总字数 6000 万字,配图 3 万幅,其中地图千余幅。全书精装全彩印刷。第二版是按国际惯例编纂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2011年国务院决定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要求通过建立数字化编纂平台,编纂发布和出版网络版、纸质版,以实现百科全书编纂和出版在网络时代与时俱进。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历代领导人都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做过专门指示。在第一版和第二版胜利完成之际,都召开了庆祝大会,中央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专家和编辑。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40周年之际,专门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纂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努力将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打造成一个有中国特色、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知识宝库。


《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编纂工作中,严格遵循科学的指导思想,认真执行统一的编纂原则。


第三版要为建设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为提高全国各民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服务。


第三版的编辑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客观态度全面系统介绍人类科学文化知识。


第三版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风格,重视对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科学技术成就和各方面情况的介绍,充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第三版对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不论它们的地域大小、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水平如何,都依照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予以客观介绍。


第三版在注意内容稳定性的同时,充分反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第二版编辑出版以来世界科学文化的新成就、新发展,以及国际关系新格局、国际形势新变化。


第三版采用大中小条目相结合、以中小条目为主的条目结构。


第三版的编纂工作采取总编委会领导下的出版社负责制。总编委会主要由各学科专家、学者和各部门负责人员组成。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总条目50万条,总计约5亿字。在第一、二版的基础上,第三版大量增加了学科设置和条目数量,包括了国家颁布的全部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多个知识领域。


第三版网络版进行多媒体配置,运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交互产品,体现科学性、知识性、文献性、艺术性和可读性,努力实现准确和权威。


在古今知识介绍中,既要追溯既往,又要注重现代;在中外知识介绍中,既要放眼世界,又要侧重中国;在科学技术知识介绍中,既要重视基础,又要关注前沿。在知识介绍方法上,既要坚持科学性、准确性,又要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


 网络版分为专业、专题、大众三个板块。


 专业板块框架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既要有稳定性,又要具时代性、开放性。专业板块按学科分工编撰,经加工、整合为一体。以大学文化程度的非本专业读者为对象。


专题板块以各种特定专题为中心,以多作者、多视角、多条目汇集的形式编撰。它以内容集中、叙述具体、弥补和扩充专业板块为特点,适合更多读者需求。


大众板块以人们关注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文艺、体育现象及日常生活知识为主编撰,注意雅俗共赏。采用“开放集稿、封闭发布”的运作方式。以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为对象。


《中国大百科全书》纸质版紧密依托网络版,其条目从网络版中选出,经过甄选、重组和新撰,形成各学科条目框架,并展示出完整的学科体系。纸质版按学科(知识门类)分类分卷整合编纂。不列卷次,每卷只标出学科(或知识门类)名称。设计规模80卷,每卷字数约200万,选收条目约1500条。总计字数1.2亿~1.5亿;配图约6万幅,其中地图约3000幅,并可采用链接方式与网络版共同阅读。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编纂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全国各学科、各领域、各部门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并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全国科学文化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以诚挚的感谢,并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对书中不准确和疏漏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一、 检索

1. 一般检索:《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主页设检索框,输入关键词,可点击搜索。也可以通过“你可能还关心的领域”,直接进入有关学科领域页面,在检索框,输入关键词,点击搜索。

2. 高级搜索:设有“高级搜索”页面,可分别按条目标题、关键词(释文、作者、学科分类)以精准匹配和模糊匹配两种方式进行搜索。也可选择“并含、或含、不含”三种逻辑关系进行组合搜索。

3. 按板块检索:首页最上端设有“专业板块”“专题板块”“大众板块”三个检索入口。专业板块按学科门类及学科呈现,专题版和大众版按主题大类呈现。

4. 搜索结果列表中,专题板块条目之前冠以黄色图标;大众板块条目之前冠以蓝色图标。


二、推送

5. 网络版首页除以搜索框作为主要检索渠道外,还设若干栏目,推送条目,增加检索渠道。

6. 设“今日主题”栏目,推送配有具冲击力插图的重点条目。

7. 设“历史上的今天”栏目,展示历史上今天之大事记。也可从时间切换框中查询历史上每一天的大事记。

8. 设“发现知识”栏目,推送有关新知识的条目。

9. 设“学科专家”栏目,推送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主要作者的条目。


三、条目

10.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按学科(知识门类)分类收条,审定后,分批上线发布。专业板块按学科组稿、审定;专题板块按特定课题组稿、审定;大众板块以贴近生活的知识为内容开放集稿,封闭审定。

11. 条目是百科全书的基本单元。分为实条和参见条。实条一般由条目标题、定义或定性语、定性叙述、摘要、释文主体、扩展阅读、条目作者等组成。

12. 少数异名而实质内容相同且均有较高检索性的,以规范名词为标题设实条。其他有必要的可设参见条。参见条作简单说明,以链接方式指向实条。一般的异名可设为入口词,搜索入口词直接跳转到相应条目。

13. 同名而实质内容不同的,分列条目,在条目标题后括注不同属性以作区分。


四、条目标题

14. 条目标题一般为词或词组,如“计算机”“城市化”“血缘关系研究”。

15. 条目标题一般由汉语标题和与汉语标题相对应的外文两部分组成。如“排球 volleyball”。

16. 条目标题外文一般为英文,部分为法文、俄文、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等,或其对应的拉丁字母转写。

17. 外国人物条目标题为外语姓的汉译加外语名字缩写的形式,中间用逗号隔开,如“海明威,E.”。条目标题遵循“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原则。


五、摘要

18. 条目设有摘要栏。

19. 摘要栏内容通常包括条目标题的英文名称、原语种名称、拉丁文名称,以及其他根据不同条目类别摘出的简要信息。

20. 一般概念类条目填写所属学科项。


六、释文

21.释文力求使用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22. 释文主体一般由词源、简史、基本内容、研究状况、表格、插图、音视频、交互产品等构成,视条目性质和知识内容的具体状况有所增减或调整。

23. 释文较长时,设置层次标题。层次标题用不同的字体、字号区分不同层级。

24. 不同条目内容相关,不过多重复。某个条目内容需由其他条目释文补充的,采用“参见”的方式。所参见的条目标题在释文中设置链接。

25. 释文中的外国人名,在姓的前面加上外文名字的缩写,即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如“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V.E.梅耶荷德”。


七、多媒体

26. 释文配置必要的多媒体元素,包括照片、线条图、音视频、交互产品等。

27. 插图附图题、图注等说明文字。条目只配一幅图且图题与条目标题一致时,不附图题。


八、注释

28. 注释是对释文中的某些内容、文字或引文出处等所作的简要说明。

29. 注释紧接被注对象,以右上角标的形式插于正文内,如“德雷珀,J.W.”条中的“汉普顿悉尼学院[注]”。

30. 鼠标定位“[注]”后,注释内容以悬浮框的形式呈现。

凡例



九、扩展阅读

31. 在重要条目的释文后附有扩展阅读,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了解条目所述知识的相关资料,供读者查阅。

32. 扩展阅读,包括图书、期刊文章,以及讲话、数据库、慕课等网络资源链接。


十、链接系统

33. 网络版的链接系统是由纸质版的索引、参见结合与升级形成的帮助读者寻检查阅和展现知识脉络的手段。

34. 网络版链接系统包括外链接和内链接。

35. 外链接指条目内容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之外信息资源的链接,主要通过扩展阅读功能实现。

36. 内链接是网络版内部条目之间的链接。内链接系统包括入口词链接、直接链接和参见链接。


十一、作者

37.条目由各学科、各行业领域权威专家撰稿。

38. 第三版网络版新撰条目,署撰稿者的姓名。

39. 第一版、第二版原有条目,经修订的,酌署原撰稿者和修订者姓名。


十二、大事年表

40. 学科及专题附有大事年表供查阅。


十三、其他

41. 所用汉字,除必须用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以外,以国务院2013年6月5日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42. 所用科学技术名词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为准;未经审定和尚未统一的,从习惯。

43. 所用数字,执行国家标准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44. 所用地名,除历史地名外,一般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含中国地名、外国地名)。历史地名(含山名、水名)与今名不同或位置不同的,在释文中第一次出现时括注今地名。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