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汉简的入馆情况是怎么样的?

主讲人 朱凤瀚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九五”社会发展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71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71
意见反馈
主讲人 朱凤瀚
北京大学

    汉简是(2019年)1月11号入藏北京大学的赛克勒博物馆,当时学校也规定这批东西进到北大以后要好好保管,因为大家知道这个简的状态,大家看左边那个塑料盒子,当时到我们这儿来的时候,它基本上是就装在这样一个大的塑料盒子里边,用药水泡着,因为盗掘出土,然后再在古董商界周转,有的古董商还懂得给它加上了一些药水防腐,然后拿塑料,大家看看那个塑料布,把它包的,左边是最原始状态,来了以后我们马上就进行整理,然后初步地清点,那么这个任务必须得由博物馆来进行,大家知道北大有赛克勒博物馆,而且赛克勒博物馆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其实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这批东西的保管完全交给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科技保护这个研究室,这样的话使它得到妥善地保存和保管。同时大家知道这个简刚从地下出土的时候状态是像面条一样的,因为长久地泡在水里边,拿手是拿不了的,每个都很软,所以我们也不太敢动。大家看到右上方的,右上角的是我们请的长沙的简牍博物馆的专家,请他们来帮助我们把它清点一下,究竟多少枚,另外这状态,所以用了一段时间,过了春节以后,到了3月份我们开始进行进一步地清理和拍照。拍照是保水状态下拍照,就完全是湿的来拍照,这样字迹会比较清楚。大家知道这个简,以前的简的拍照,像上博简,上海博物馆藏的楚简,他们是做了脱水以后拍的,大家知道简一脱水了,也可以说把里边水分完全蒸发出去,使得简变成了基本上无水状态,那么是个固体状态,但是这种状态简的表面的形态会发生一点改变,因此会影响字的形体,所以我们现在,大家知道新出土的简都不着急脱水,都还是在保水状态之下,那就说给它拿蒸馏水加上一些防腐的药剂,一般的在恒温情况之下,它可以长久地保存,比较长久地保存。当然最终当你研究完了以后,你还是要脱水,脱水以后再由博物馆来保存。大家看到这个情况,就是我们当时在进行排版,另外照相,还有对简做必要的记录,每支简都给个编号,就用考古学的方法做清整,每个编完之后都要给一个签,上面拴一个签,然后拿两个有机玻璃片把它夹在一起,这样的话到现在为止北大汉简已经好几年了,基本上还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还是在北大赛克勒博物馆保管的。

    大家看到,这是刚来的情况,因为这灯光的关系大家看得不是很清楚,大家看到整个的简都被塑料布包着,打开以后,是这样一个状态,就是很乱,而且黑乎乎的,其实北大的这批汉简是现在知道的简里边其实还是最清楚的,就是保存状况最好的,有的还不如它。大家看到很散乱,就好像是我们在河边上芦苇这种断了以后散乱的那种状态似的,所以这样的一种状态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任务,就是要怎么样把它,它是书,大家知道简是古代的书,现在散乱了,我们怎么把它复原,然后进行研究。另外,在简里边还混杂的一些算筹,还有漆器的残片。大家看左下角那个漆器残片,黑底上面还有红漆,那些明显的是西汉的漆器,算筹就是有些小竹棍,古代用来计数的东西,也混杂在里面,那证明这个确实是在一个墓里边出来的。这就是那个算筹,还有漆器的残片,但是由于它不是科学发掘的,我们不能获得它更多的资料,比如说它同出的其他的文物的状态等等,但是从目前大家知道的这个简的数量,还有它的内容来看,它所出土的那个墓应该是比较大的一个墓。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