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北大这批简的抄写年代?

主讲人 朱凤瀚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津市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九五”社会发展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67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67
意见反馈
主讲人 朱凤瀚
北京大学

    这批简没有发现有连号,大家知道汉武帝之后开始有连号,但是这批简没有连号,那么当然就意味着它可能不会再晚于汉武帝,有可能。那么就在一枚简上,我们发现有“孝景元年”,就是景帝的这个,孝景也不是年号,是他的称呼,那么我们如果有了这个的话,当然我们就认为它不会早于景帝,就是这批简的下葬年代,就是简的年代,下葬的年代不会比汉景帝要早,会在他的之后。另外由于它没有连号,所以这批简的年代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那么我们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的文字,中国的汉字的书体,就是书写的书体是有变化,特别是到了秦汉之际以后,原来的六国文字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大家知道所谓“书同文”,其实所谓“书同文者”就是把六国的战国文字把它统一为用秦的书体来书写。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秦的书体就是秦的比较规整的,像泰山刻石,琅琊刻石都是这个小篆。另外就是手写的体,我们后来叫作“隶书”的这样的书体。隶书大家都知道,古代学者也说是为了那些官吏们书写公文,如果他完全用小篆书写的话那是会很慢的,是不现实的,所以就有一种比较流畅的写法,比较容易写的就是手写体,那手写体就是把过去六国文字那种字体用手写的这种像隶书这样的形式把它写下来,所以就是秦隶。那么从秦隶经过了到后来的汉隶,我们现在来看,大家看到的汉隶,汉碑上的汉隶多数是东汉以后的书体,非常标准的隶书,但是简上,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汉简的那个书体其实是介于秦隶和后来典型的东汉的隶书之间,所以我们就找了几种自己来比较一下子,来看看北大的这个简的应该有的年代。

    大家知道西汉比较早期的简是银雀山汉简,最上面,它的字体。那么中间在北大找了两种文献,一个是北大简里《老子》,另外一个就是《周驯》,把它摆这儿。当然北大简自己的字体我们也觉得就从它来讲,可能书写年代也略有差别,当然这个不会差得很大,略有早晚,比较晚的是定州的八角廊的汉简,八角廊的汉简已经到了西汉中晚期这个时候,偏晚一点了,因为墓里其他东西可以断定年代,而且我们看到八角廊汉简的字体最下边基本上接近于典型的所谓汉隶,我们现在要说一个人写汉隶,多数是写得像最底下这样的一个书体,包括东汉有名的这些碑是比较典型的汉隶,那么汉隶的特点大家看到一个是扁,扁长,横扁,另外就是最后它的波折,它最后那个一撇,包括最后那一捺,最后都一定要有一个波折的出来,这是一个标准汉隶。但是我们看银雀山汉简还不然,基本上还不是扁长的,不是横扁的,而且很多写法还保留着战国文字的一些字体,保留了齐地的这种作风,那么北大的简整个来讲,基本上是介于二者之间,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不单是书写的方式,包括字的结构还保留得比较早的一些字形结构。这样的话也证明了我们的一个说法,就是说北大的简的年代大概应该不会到西汉早期,也不会到西汉晚期,大概是西汉中期的,而且比较严格来讲,大概就是汉武帝时候,如果保守一点的话,应该是汉武帝的后期,当然有没有再晚一点?也可能。我说的这些年代基本是指的墓葬的年代,当然墓葬的年代和抄写的年代也不会差太大,是这样一个想法,这就是跟大家汇报的我们的一些看法。这就是刚才说的年代,当时在汉武帝时期,其实就是汉武帝的中后期,汉武帝中后期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大家知道司马迁的《史记》其实就在这个时期,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批简,看到的文字,其实就是司马迁当时他所看到的书和他当时的文字,其实我们秦简,今天没时间给大家介绍了,我们秦简就是秦始皇时候的,所以我们秦简汉简真是秦皇汉武,我觉得我们非常有幸看到了和司马迁同时候的书。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