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曹操家族基因研究时选Y染色体而不选线粒体?

主讲人 韩昇

韩昇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外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学会理事,日本唐代史学会会员。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72
最后更新 2021-06-10
浏览 172
意见反馈
主讲人 韩昇
复旦大学

    这个技术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技术——基因Y染色体的技术。我们人身上,我们细胞里面这个基因,那么主要有这么几类:一个是常染色体,一个是Y染色体(只有男性才有),一个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圆的,染色体基本上是个长条。这个圆圈的线粒体是从母亲传给我们的,所以我们每个人从我们的生命的存在,很多的地方我们要好好地感谢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智慧,给了我们生命的能量等等,很多都是从母亲传过来的。最早生物学也从线粒体往前追,从母亲这一支,这一系追上去,为什么后面不走这条路?线粒体比较多,比较好做。所以很多实验室都做线粒体,但是线粒体遇到一个现实的麻烦,就是我们人类的历史,古今中外都差不多,它是跟着父亲走的,它不跟母亲走。女儿嫁出去,嫁出去就嫁出去,嫁出去是别人家的,是吧?在汉族是如此,在国外也是如此,别人家。所以我们找不到有一个女方的这个世系传承下来,虽然她的线粒体也是从远古的老祖母一直传下来的,但是问题是这个老祖母没有记载。我们每个人可以很清楚知道我们的妈妈,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奶奶,我们的外婆,再往上就不清楚了,四代、五代、六代,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是吧?所以这样子,你找到这个线粒体你没地方去对,你对不上来,因为它都断了,记载都没了。但是男性往往是和姓结合在一起,和姓结合在一起,传下来,这就是Y染色体。所以Y染色体原则上跟着男性走。我们就看到每一个家族,你做族谱,你看都是做男的这一边,父亲,爷爷,几代的爷爷,十几代,二十几代都做上去,做上去就有清楚的记载,我们可以对得上去,可以对出来。

博物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是中东部非洲乃至全非最为著名的博物馆之一。1910年由东非自然历史协会发起修建。除总部内罗毕展馆外,下设16个地区博物馆和几处历史遗迹陈列馆。

博物馆从肯尼亚的历史、民族风俗、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向游客展示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非洲向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之一,博物馆对人类起源、演变和进化的历史做出了详尽的描述。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设有介绍海洋生物、飞禽走兽的进化演变,肯尼亚国家地质变化等多方面的自然信息展出。

藏品展出各个时期的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头盖骨为人类起源于非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考古厅内立有200万年前的巨象化石。石窟壁画展室中有一幅距今约2.9万年前的壁画。禽鸟馆的数十排玻璃柜内展出了900多种鸟类标本。另外,馆内还展出了数十件从肯尼亚海岸省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包括青花瓷盘、瓷瓶和茶具,有的已经破碎,但是“大清嘉庆年制”“大清”和“长命富贵”等字依然可见。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