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授”《格萨尔》说唱艺人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今年32岁的的藏族青年索南诺布原来是一名普通牧民,15年前,一场奇异的梦使他拥有了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技艺——说唱史诗《格萨尔》。《格萨尔》大约产生于距今2000年以前,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谚语等民族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讲述天神之子、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萨尔降妖服魔、拯救弱者的故事。

    在中国藏族民间说唱艺人中,像索南诺布这样因梦境而学会说唱《格萨尔》史诗的艺人被称为“神授”艺人,他们的技艺究竟从何而来,说唱的技艺为何如此精湛,已经成为中国藏区一个无法破解的文化之谜。

    在我们的采访中,索南诺布说唱了一部《大食分财宗》和《赛马称王》的一部分。说唱时,他不用任何文字性的手稿提示,随口说唱起来,并伴有身体动作,十分流畅。

    索南诺布告诉记者,17岁那年,他在附近的一座山上放牧时作了一场梦,梦见一个着白衣、骑白马的武士要求他传唱自己的业绩,并把很多的经卷交给了他。

    我这个时候就说我自己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这样的历史我也不会讲,这个时候他说你唱藏族的历史在你脑子里记着,不然的话要把我在这个地方杀了这样子,我这个时候心里特别害怕我就答应他了。

    索南诺布说,在梦境中他清晰地记得还有一个须眉皆白的老僧给自己一本厚厚的经书,然后三十个大将模样的武士依次和自己对话。梦醒后,索南诺布发现自己开始唱一些连自己都不懂的曲目片段。

    我只能一段一段地唱,多的也唱不上,我想是不是自己病了,是不是山上不能睡觉,就这样一个月左右在刚才那个地方来了一个活佛,是杂多县的一个活佛,这个活佛他开了一个活动这个时候我去了,去了以后他就问我这几天你奇怪的梦梦见了没有。我当时想起来了,哦,就是,我在山上睡觉了,我梦出来了。

    索南诺布回忆说,当时活佛领着他唱了一段《格萨尔》中的“大觉建交”,这是格萨尔王和珠姆王妃结婚时的一个仪式。

    他(活佛)唱了一段,他唱的时候我也一起唱了,我也会唱,我啥都懂了,完了以后我唱也可以,不唱也可以,我也自由了。

    2006年,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以及著名的说唱艺人等对索南诺布的说唱艺术召开了一次鉴定会。专家认为,索南诺布是目前中国掌握史诗部头和演唱曲调最多的艺人,除了《格萨尔》以外,还能说唱其他民间故事、谚语、颂词等藏族文学作品,是一位难得的“艺术奇才”。

    首先史诗它是诗,它是有排比的,它是要押韵的,它是要组织很精美的语言在里面的,那么,我让你用5分钟编个故事出来,非常难。我们都很清楚,更何况他滔滔不绝地一讲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大半一天两夜的。

    《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等很多学科的知识,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中国藏区现有140多名《格萨尔》说唱艺人,在这些艺人中,“神授”艺人的比例很大,这种艺人大都是目不识丁的牧民,但突然之间就能说唱几十部甚至上百部史诗故事,其中原因实在令人费解。西方学者对《荷马史诗》吟唱诗人有“不是凭记忆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附体”的说法,与《格萨尔》“神授”说唱艺人的说法如出一辙。

    神授”的提法虽然在一些研究专家来看并不确切,但对于艺人们所拥有的超强记忆力和语言表达力,他们还是不得不称奇。的确,像《格萨尔》这样篇幅浩瀚的巨作,似乎很难依靠大脑的记忆来保存,因此藏族老百姓才对“神授”的说法深信不疑。

    对当地人来说他有他自己的说法,因为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他不是以物质见长的,他是以精神见长的,在青藏高原不管是藏族也好汉族也好回族也好,在这个地方生存的人我们都知道精神是第一性的,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持存在。

    相传,格萨尔出生在四川省德格县,早年曾到青海黄河区域生活过多年,12岁,他在部落的赛马大会上取得胜利,并获得王位,后来娶珠姆为妃,而珠姆的家乡就在玉树的治多县。

    在毗邻玉树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拉龙玉多草原上,一座金顶红墙的“格萨尔大王狮龙宫殿”十分醒目耀眼。这里也是《格萨尔》说唱艺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中国藏区著名的“写不完的格萨尔艺人”格日坚参、“画不完的格萨尔艺人”嘎日洛、“说不完的格萨尔艺人”才让旺堆都来自这里。

    《格萨尔》最让人称奇的就是它还活着,它是世界上惟一一部活着的史诗,因为我们知道《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都被画上句号了,但是格萨尔还活着,活着的原因在哪儿呢?艺人,到处都有艺人,还有人在说唱它。

    遍布青藏高原的格萨尔遗迹,传唱千年不朽的《格萨尔》史诗,都让人们不得不相信,格萨尔是个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至今,依然活在人们的心中。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