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李家大院第二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山西运城李家大院,现存11组院落。建筑群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中国众多地方民居中的一朵奇葩。有关专家考证说,李家大院之所以能够有别于其他大院文化,就在于它以大量牌匾、石刻等凝固文物,昭示和彰显着中国古代的“善之美德”。

    说到李家的善举,还得从李家丰厚财产说起。

    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自李家第十三代李文炳弃农从商,到第十四代“敬”字辈,李家生意逐步壮大,足迹遍布晋陕甘蒙豫与京津等15个省市。那时,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李家行商千里,“一路不吃别人饭,不住别人店”,足见李家生意规模之大。之后,第十五代“道”字辈的李道行把李家从商业转变成工业,家族事业发展至鼎盛。

    清末时期,山西的富商们认为,经商获利后再投资不如窖藏保险,因此,晋中的富商们都采用这种方式储存银子,而作为晋南的富商,李家储存银子却采用了另一种独特的方式,那就是夹层墙。这种墙外表看起来与其他墙没有区别,但实际上,这个墙隐蔽性极高,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保险柜”,墙里面空间很大,既能用来藏钱,也能用来藏人躲难,并且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这个夹层墙是李家建房的时候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一个夹层墙,这个夹层墙呢从表面上看它只有24公分这么宽,到里面一看呢一米多厚。

    专家考证说,李家之所以能把生意做到这么大,积累如此丰厚的财富,除了他们一直秉持“诚信为商、以义制利、热情恭敬”的经商理念外,更重要的是李家富而不骄、富而不奢、广做善事的人生信条。

    在李家大院,处处都能让人感觉到李家的“善文化”。

    大院大门名为“广善门”,门楼上的牌匾题写着“修德为善”,满院屋檐下悬挂着标有“善”字的红灯笼,展厅里摆出重现赈灾义举的模型,别具风格的廊子内悬挂着“论善名言”,尤其是这面高大的百善图影壁,上面刻有商、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著名书法大家所书写的“善”字,共365个,意寓为一年365天,天天行善。

    从思想上来讲,就是他给我们留了个深厚的慈善文化,也就是说现在的民间慈善家,现在遍布全国的民间慈善家,大家都应该向李家的祖祖辈辈的这些善人去学习的。

    那么,在当时,李家是怎样身体力行做到为富且仁的呢?

    其实,李家的创业和守业都离不开一个“善”字,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首先是经营理念,李家的所有货品均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第二个是经营方法,对于穷人,李家的商铺不仅选择薄利,还专为穷人拆整卖零;第三个是任人唯“善”;第四个是允许穷人赊欠,并在过年时将穷人无力还清的债务一笔勾销;最后一个是李家对员工的尊重,专门设立“长工节”,掌柜携全家老少对店铺员工鞠躬致谢。

    这五个方面都体现的是善,对员工体现的是善,所以穷人买东西第一下想到的是李家的商铺,这是主要的一个原因,体现李家的商铺,第二个呢就是员工们对李家的经商是一心一意,毫无二心,这是他的原因,所以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你其他王家、乔家的生意都衰败了,我的生意反而兴隆了,这是他善里面最主要体现的这么几点。 

    每遇灾年,赈灾救荒,这是历代李家大院的主人孜孜以求的人生信条。

    因为李家人赈灾有功、乐善有德,清廷曾赠封李氏“廷”字辈的李廷槐、“文”字辈的李文蔚、“敬”字辈的李敬义为奉政大夫(清正五品),封他们的夫人为宜人。而从“文”字辈开始,李氏家族一直被外界称为“李善人”。李氏家族310位当家人,行善100多年,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善文化。当时的山西省政府主席阎锡山特别为李氏家族颁发“博施济众”的牌匾,以示奖励。 

    乔家、王家呢也在过去大赈灾的时候也行善,也举债,也行善,但是他持续的时间呢和李家相比呢,比李家要短,李家呢三代十位当家人,善行善举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呢有六次大的赈灾,都是李家做的,在方圆数百里就是人称李善人么。 

    善行天下,这是李家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也正因如此,这座晋南大院被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善行义举”的慈善文化成为李家大院流传史册的最为辉煌的一笔,也使其成为中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的一朵奇葩。

    一个传奇的书写不是偶然的,总有许多让人赞叹和反思的地方。

    今天,李家大院依然安静地坐落在这个小小的村落,向人们弘扬着晋商精神,展示着慈善文化以及中西融合的特色文化。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