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南大街第一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镜头中的这位老人名叫张锦,今年69岁,是中国山西平遥赫赫有名的“永隆号”漆器铺的老板。张师傅从拜师学艺到现在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他的拿手绝活便是在漆面上勾画各种风格的图案。

    永隆号是个老字号,这个老字号存在了至少有两百年了这个字号,因为我就有感觉,一直从小的时候就在这条街南大街生活着,爷爷辈到父亲辈都是在平遥南大街,这条街的繁华与我们家的兴盛是紧紧相连的。

    张师傅所说的街,就是见证平遥古城前世今生的南大街。平遥南大街又称明清街,始创于咸丰六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这条大街正对平遥古城南门,北接东西大街,全长750米,宽5米,是平遥古城对称式格局的中轴线,在明清时期这里是平遥古城的商业中心。大街两旁高屋连脊,密排78座古店铺,招幌如林。在这条大街上有许多创立过非凡业绩而声名洋溢的商铺,长升源、崇丰厚、协同庆,这些商号至今人们依然耳熟能详。

    南大街这条街的商人富得不得了,它不光是票号后期的钱庄而且其它的行业,其它的经营户,每一家都是平遥商人里头的强手,都是实力最雄厚的商家,所以这条街,它们每一个行业它的领军人物,都集中在南大街。

    靠着一代又一代漆器匠人手口相传传下来的手艺,张师傅一家在南大街安营扎寨,过着丰衣足食、充实自在的幸福日子。不足20平米的“永隆号”里人声鼎沸、顾客如织,一件件造型别致、色彩绚丽、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的大小屏风、桌柜凳几、盒盘碟瓶,令人目不暇接。

    商铺后方还隐藏有一个小院,这里主要是办公场所和作坊。像“永隆号”这样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在南大街随处可见。

    每一家的商铺它兴起以后是向纵深发展的,就是头前是经营的场所,后头是人们洗居的场所,工作的场所,也是存放货物的场所,这样就形成了前店后寝式的,也就是前店后居的,还有些作坊是前头卖货后头是生产,那就是前店后厂,就这样一个层次,所以每一家商铺都很深很深,它的后门都在另外一条街上,另一条背街小巷里头,比如他进货啦干啥啦他不走前门,从后头就过去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张师傅现在已经很少动手制作漆器了,平日里,他的主要精力是在老宅里搞些设计或者传授徒弟技艺。闲暇之余,张老喜欢到商铺门口站一站,看看门前熙熙攘攘的大街,以及商铺门口北侧那座高耸的市楼。

    人们通常以为,中国的每一座古城几乎都有钟楼、鼓楼,它们与城墙、城门、城楼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城市的公共建筑群。然而,在平遥城中并没有钟鼓楼的身影。位于平遥古城中心地带的是一座三重檐歇山式的阁楼,人们称之为“市楼”。在平遥人们的心目中,市楼与城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见证着平遥南大街的繁华与昌盛。

    市楼为砖木混建结构,市楼屋顶为重檐歇山式,黄绿彩色琉璃瓦铺盖,花纹南成双喜字,共三层,高18.5米,是城内独一无二的楼阁式高层建筑,站在市楼上,可以观阅古城的东南西北,将古城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市楼上挂有匾额,上书“金井古迹”四字,那么,“金井”两字从何说起,市楼与金井又有怎样的渊源呢?

    就是当时平遥建城的时候啊,就在这个地方啊,就是地质勘察,地质勘察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就一直往地下挖,挖啊挖最后挖出一眼井,这眼井最后就叫金井。

    赵昌本说,这口井出现以后,平遥城池修筑就以这口井为中心,出于用水的需求,井口周边也是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一些小商小贩也见机在此做起了营生,这样一来,渐渐形成了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等几条街市,而老百姓的地摊最多,卖的东西最全,最为繁华的还是数南大街。有井有街市,平遥南大街隐藏着中国古人“处商必就市井”的朴素的城市规划理念。

    这条街道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商人各种商人都有,老百姓进了平遥城内,如果是不通过南大街,不在南大街逛一逛,那好像就不等于进过平遥城。

    一座座朴素的铺面,容融着贴近人们生活的多种行业,组成了南大街古典而又跳跃的旋律。这里异彩纷呈,人流不断,车水马龙,一派沸腾景象。

    看着永隆号漆器店的生意一天好过一天,张师傅觉得南大街确实是个聚财之地。那些在平遥城建城之初就在南大街安家置业的先人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当初的选择,竟然惠荫了几代子孙。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