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清明节发源地介休绵山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4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祖、扫墓,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还要踏青远足,亲近自然,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清明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清明节源于何时,它的起源地又在哪里呢?

    据专家考证,清明节源于寒食节,它们是在隋唐以后才逐渐融为一体的。因此,探究清明节的发源地还得从寒食节说起。

    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距今已经有2640多年的历史,而介休绵山是晋文公给介子推的封田,因而绵山也就成为了清明寒食节的发源地。

    绵山,也叫介山,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20公里。这里美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而古老的传说更是触动着每个游客的心弦。

    公元前655年,当时天下未定,五霸纷争,据《晋书》记载,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父王的宠妃骊姬的谋杀,出逃他国,一个名叫介子推的大臣追随重耳逃亡。在危难时刻,介子推“割股奉君”,被传为佳话。

    流亡19年后,重耳返国为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介子推认为自己顺应天命辅君复国,不愿邀功争赏,便携老母隐居到介休绵山之中。

    他(介子推)的邻居就是解张就有点打抱不平,在晋文公危难的时候,介子推可以割大腿上的肉熬汤让晋文公喝,还有在周游列国的时候,给他出主意想办法,这么大功劳的人,他唯独给忘记了,所以他打抱不平,就是写了一首《龙蛇歌》。 

    晋文公听到世间的传言后感到羞愧莫及,便亲自来到绵山寻找介子推。但由于绵山地势险要,植被茂密,连续搜寻多日,一直没有找着介子推下落。在奸臣的陷害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迫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出山。然而,待大火熄灭,文公发现介子推母子已经相拥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晋文公看到介子推被烧死后悲痛不已,便把在绵山寻找介子推的时候带回烧剩的木块,制成木屐,每每穿上,便睹物思人,连声呼喊哀号:足下,足下,以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与愧疚。因此,后来人们就用足下来尊称好朋友,木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流传开来,直至东洋的日本岛国。

    晋文公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把绵山封为介子推的祭田,同时颁布法令,在介子推的忌日,也就是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全国禁烟火,吃冷食,寒食节由此而得名。

    他(晋文公)就下令从此以后,家家吃冷食,不要生火,在这个时候。如果你生火的话,就相当于又把介子推烧死了,所以就这样慢慢流传过来就是寒食节,寒食节就是这样流传过来的,那么介子推和绵山就分不开了。

    第二年,晋文公上绵山悼念介子推,发现那棵被焚烧的柳树竟然死而复生,于是晋文公就把这棵树赐封为“清明柳”,意思是要做清明的国君,以告慰贤臣。晋文公还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寒食、清明由此起源,传承千年,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它和一个伟大的故事连起来了,于是就有了寒食节。寒食清明前一日,就有了清明。而且正好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春和景明。这个情况下,我觉得一个是和季节性的繁衍,美的春天连接的,也和人的心情舒畅有关。人到这个时候往往能想到自己的恩人自己的祖先,那么我就要去拜祖先、祭祖宗,而且也有出去踏青的意味。

    今天,在山西介休一带,人们依然保留着制作寒食的习俗,各种各样的寒食琳琅满目,很是讲究。许多寒食作品制作精美,同时还被人们赋予了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让这些寒食更具魅力。

    除了吃寒食的习俗,绵山还保存有许多关于介子推的遗迹和遗址。

    现存的绵山介公祠,建造于洞窟之中,是中国最大的石窟祠。祠位正殿主要供奉有介子推、介母和邻人解张等金装塑像。人们可以从偏殿中的精美壁画和浮雕之中,去追寻介子推追随重耳逃亡的艰难历程。

    翻越介公陵的两千级台阶,走过象征权力的威严神道,就来到介公墓。当时,晋文公以大夫的规格厚葬了介子推,然而今天人们祭拜的介公墓,却只是介子推的衣冠冢,这给史学家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2600多年过去了,介子推的生死之谜至今尚无定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景秀丽的绵山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一方圣地,发源于此的清明节也已成为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重要节日,为人们弘扬传统美德提供了文化载体。 

    今天咱们讴歌介子推,歌颂清明节,既能反映咱们中国老百姓黎民众庶一种情绪,同时也能反映我们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血脉的一种延续。 

    步步有景色,景景有典故,这就是绵山。2008年,绵山被中国民间协会定位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而关于绵山和介子推的种种神秘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就渗透在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之中。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