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皮影第二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上世纪80年代末,孝义皮影戏去英国演出,轰动了世界,孝义皮影迎来了近现代的第一个高峰。然而,也是在那时,受现代影视媒体和流行娱乐形式的冲击,皮影演出市场逐年萎缩。随着时间的流逝,皮影艺人们日渐苍老,鲜活的表演逐渐呈现薪火不继的局面,而且由于传承复杂、收入低,年轻人大都不愿意从事皮影表演,皮影艺术似乎正被人们所淡忘。

    镜头中的这位老人名叫武海棠,是目前山西孝义唯一的一位掌握皮腔纸窗影戏表演技能的艺人。60多年前,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那些可以任意翻转腾挪的影人,开始了自己沉浮不定的传奇人生。

    我们家在清朝的同治二年就有班社了,班名就是“二义园”,我是“二义园”第七代传人,我今年73了,我小时候七八岁时候没有学校,就跟上老人们边学边玩。

    如今武海棠已经演了50多年的皮腔影戏,过去老武家的“二义园”皮影戏班,每到农闲时节,便开始走街串巷的演出,无论他们落脚何处,总会引起轰动,十里八乡赶来捧场的乡亲们,将小小的戏台围个水泄不通,夜夜演到天亮,连唱一个月都不稀奇。

    随着岁月的流逝,孝义绝大多数皮影剧社都因举步维艰而消失了,武海棠的“二义园”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在挚爱皮影艺术的老艺人眼里,皮影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们的“精神乐园”,即使没有登台演出的机会,皮影艺人们也要在场院里、炕头上练练手,这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武海棠老人的家里,珍藏着祖上留下的一皮箱皮影道具,每只箱子里都有上百个不同的影人,皇帝太监、文臣武将、村痞地保、神仙妖鬼,一应俱全;山石草木、楼台亭雨、龙车凤辇、飞禽走兽,应有尽有。一只小小的影箱装下诺大的一个世界。过去皮影戏班的很多禁忌如今已不再讲究,比如从前男女皮影人的头和身子是不能混杂存放的,否则会乱了阴阳;人是不能坐在剧本上面的,因为那样会“臭”了戏,但现在能把皮影保存下来就已经很让人欣慰了,没有谁会在意那些曾今的“班社规矩”。

    武海棠重新捡拾起这些附着着几代祖辈人灵气的皮影,用干涩的嗓子和一双枯瘦的手坚守着自己皮影世家的“看家本领”,但他心里很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娱乐形式趋于多样,自己一身皮影本事也许已再无用武之地。

    我父亲就对我说,孩子这个东西以后国家发达了,这个东西以后社会上不好吃饭了,他就说过这话,我父亲早在57年前(就说过这样的话)。

    皮影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绘画、雕刻、戏曲为一体,因此无论是乐手、表演者或是雕刻艺人,只要缺少了其中一项,影戏班子便会陷入瘫痪状态。到2005年的时候,孝义皮影原有的几十个皮影班社陆续解散殆尽,能完整演出传统影戏的艺人也是凤毛麟角。老艺人们的手艺急需传给年轻人。

    武海棠也曾招收过几次徒弟,但是因为影戏班子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这让想学皮影戏的年轻人瞻前顾后,学习总是断断续续或干脆退出。

    教的孩儿们都大了,这个赚不下钱,他们都要结婚,有的就不干了,中途就不干了,有的就做了其它了,你都教的能凑合演了,他们(却)都走了,心里很难受。

    转机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一大批几近失传的民间技艺唤起了人们尘封的记忆,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其中就包括孝义皮影。听到这一消息,武海棠老人终于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

    孝义市05年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亲自演的,我演的也是封神榜。

    威风凛凛坐将台,咆哮三声辕门开,众家弟兄齐出征,要与子牙动刀兵。就是这调儿。

    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度趋于沉寂甚至消亡的孝义皮影戏在快要柴尽薪灭之际,终于顽强的生存了下来。2006年,孝义皮影被正式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是在那一年,一直无偿教授弟子的武海棠老人,拿到了政府发放的每月500元的特殊津贴。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一代的孝义皮影传承人逐渐成长起来。想起57年前父亲要自己放弃皮影另谋发展的劝告,武海棠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对老祖宗们最好的答复,孝义皮影不仅没有消亡反而焕发了新的生机,他难以掩饰内心的兴奋。

    我父亲死了57年,现在我还吃这饭,这是一种农村文化的传统,人们也都喜爱。现在我不是孝义名人,也不是山西名人,我是全世界名人。

    在人们的努力下,孝义皮影博物馆、孝义贾家庄三皇庙皮影展览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习基地陆续建立,一大批有识之士加入了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保护和开发之中。栩栩如生的画像,慷慨激越的锣鼓,皮影曾今是遗落在人间的童话,如今这个童话还在续写。对皮影老艺人而言,守护好我们古老民族的精神家园,拯救和传承民间艺术,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渴望。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