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在中国古代巴国名城涪陵以北,离岸近百米的长江之中,有一道青色石梁,它长约1600米,宽约15米,自西向东、顺江而卧。平时,石梁隐伏于江水之中,不能得见;惟有在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期,才浮现水面。

    石梁上,满布鱼形图案与文字题记纵横交错的石刻群。这些题刻最早的始于唐朝广德元年也就是公元763年,最晚的止于1963年,时间跨度长达1200年,留下了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现代的珍贵史迹。

    在这些石刻中,最为独特的是一条最早刻于唐朝的石鱼。这条石鱼鱼眼所处的水位,恰好与现在中国航道部门记录的长江中上游零点水位位置一样。围绕着这条石鱼,石梁上的题刻、图像记录了千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据考证,这些石刻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这道石梁就是有着“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美誉的白鹤梁。

    白鹤梁是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相传昔日这里沿江两岸草木繁盛,白鹤群集梁上,“白鹤梁”由此得名。又有一说此名缘于北魏尔朱真人在此成仙乘白鹤飞天。

    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库区蓄水水位的上升,白鹤梁已永远没入40米深的江水之中,再也不会浮现水面。然而,幸运的是,中国政府及时立项修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对白鹤梁题刻进行原址保护,使得世人继续近距离目睹这独一无二的世界级“瑰宝”成为可能。而“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也由此成为世界迄今为止唯一水下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岸上陈列馆”与“水下博物馆”两部分。岸上陈列馆收藏了白鹤梁原址上部分无法水下保护的零散题刻以及所有在白鹤梁原址上复制下来的题刻拓片。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到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变迁,解密一个个隐藏在每一副题刻背后的传说、故事;还可以欣赏到各派书法家的题刻。

    据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白鹤梁之所以被称为“古代第一个水文站”,很大程度上都与一幅“石鱼水标图”有关。在这幅题刻上,我们可以隐约看见一条比较模糊的石鱼,它就是刻于唐广德元年,也就是公元763年的那条石鱼。古代的涪陵人民非常聪明,他们用石鱼水标来测量长江水位的变化,同时预卜农业的丰欠。他们相信,只要白鹤梁上的石刻鲤鱼在冬天露出水面,第二年农业就会有好收成,所以自古就有“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说法。旁边两条比较清晰的石鱼,根据石上的文字记载,刻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当时,涪陵的州牧萧星拱发现唐鱼已经非常模糊,所以重新让人镌刻了两条清代的鲤鱼。这两条鲤鱼也非常的讲究,前雌后雄,雌鱼口衔莲花,雄鱼口衔瑞草。莲花和瑞草在古代都是一种非常祥瑞的象征。而这两条鱼也同样肩负着检测长江水位的任务。据考证,这两条鱼的眼睛海拔高度跟涪陵现在水文站所测量的长江水位标尺的零点完全一致。

    也正是石鱼的神奇,方才吸引了众多历代名人在此挥毫泼墨。白鹤梁上汇集了诸如黄庭坚、朱熹、庞恭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300多人题写的诗词,达3万字之多;荟萃“颜、柳、苏、黄、真、草、隶、篆”名体书法于一梁。其中,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七个字,笔笔凝炼,洒脱雄健,格外引人注目。另外,石梁上还刻有一幅送子观音图和一幅白鹤图。这些银钩铁画、琼章玉句,隐没在江波之中,历千载而不磨灭。

    历史科学与书法艺术的双重价值,使得白鹤梁不仅是“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还被人们称为“水下碑林”、“水下石铭”。如果想要亲眼目睹“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以及那独一无二的精美题刻,就必须来到“水下博物馆”部分。

    水下博物馆”在长江江面以下40米处,出于安全考虑,要进入水下博物馆,必须要经过一个类似航空的安检程序。一条长近百米的下行电梯将游客送入水下40米处。游客在穿过一条约150米的水平廊道,迈过一道宽约一米、厚约半米的钢制舱门后,就进入到60多米长的“水下博物馆”环形参观走廊。

    参观走廊上的一侧有23个半米大小的圆形水下视窗,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一览白鹤梁9成以上的精华题刻。搜寻最早的水文标尺“唐朝石鱼”,或者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题写的“元符庚辰涪翁来”等银钩铁画、琼章玉句。

    为保证游客清晰地看到题刻,博物馆在视窗之外的水中还安装了28个可旋转摄像机。游客通过参观走廊内触摸屏调节就可以欣赏到题刻的细致部位,还能通过电脑数据库调集与眼前景观相关的录像资料等。

    凝聚中国1200年历史文化的白鹤梁题刻最终获得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归宿,虽然深埋水下40米,它仍然向我们传递着古人的智慧与精神。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