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仁青桑布与托林寺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仁青桑布回到古格之后,拉喇嘛益西沃对他十分敬重,让他带领能工巧匠着手兴建托林寺。

    拉喇嘛益西沃把甘指抛向空中,同时念到请甘指降至以我所化之处,第一次甘指飞到江秋林,并说出玛囊译为是否现在的玛囊寺,之后又飞回到托林并一直盘旋在此处,拉喇嘛益西沃把此地取名为托林。

    据说托林寺直接借鉴同时期的印度寺庙建造艺术,同时,仁青桑布与迎请来的印度佛教大师们编译、厘定了众多的显密经籍,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开始形成。

    相传托林寺所建之处位于仰卧的罗刹女的身躯之上,额上建伏魔殿,心脏处有大日如来殿,四肢有内外八座镇魔佛塔,南以土山为屏,北临象泉河,殿堂、佛塔、塔墙、僧舍如星罗散布,错落有致。

    根据这幅托林寺未被损毁之前的图片,我们以现代的科技予以复原,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看到千年前的托林寺。

    这个殿叫托林寺白殿,是古格王拉喇嘛益西沃和大译师仁青桑布所建造,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个殿的主供佛为释迦摩尼,现在我们可以在这个殿内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绝伦的壁画,这些壁画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些壁画凝聚了印度、克什米尔、西藏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这些壁画度母身上的衣服上的花纹,是最大的特点叫折叠式壁画,他的画法是画中有画,笔法细腻而生动,这些是最古老的壁画,从来没有修复过,保存非常完好。壁画是用天然的矿物质调成颜料画成的。

    公元11世纪初,拉尊江秋维继拉喇嘛益西沃之后做了托林寺的住持。他在阿里各地筹集大量黄金,派人前往印度迎请当时极富盛名的佛学大师阿底峡。年近六旬的阿底峡被盛情所动,不顾年迈体弱,毅然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阿里。

    当时已经87岁的仁青桑布把阿底峡迎请到芒囊寺自己的供养领地--吉热林,两位大师纵论佛学经典、探讨显密内涵,阿底峡对仁青桑布的博学惊奇不已、十分敬佩,甚至自言自语到:“有您这样的大师在此传授佛法,我的到来本没有必要。”驻锡托林寺期间,阿底峡与古格大译师仁青桑布一起广译经论。此间,阿底峡撰写了《菩提道灯论》和《密咒幻镜解说》等20余部佛教著作,对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兴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年后,当阿底峡启程返回印度的途中,在普兰又被迎请到卫藏地区讲经说法,73岁时圆寂于拉萨曲水境内的卓玛拉康。

    公元1076年,为纪念阿底峡大师圆寂22年,在古格王泽德的倡导和护持下,托林寺召开了自吐蕃灭亡之后,全藏区第一次规模庞大的佛教盛会。这个隆重的盛会被记录在古格王国遗址的壁画上,壁画的一排画着那些等待、盼望了多年的,散落各地的高僧和信众们纷纷前来,在壁画的另一排,国王、王妃,王室成员,以及来自各国的进供者依次排开聆听佛法。因为这一年恰好是藏历火龙年,所以这次盛会又被称为“火龙年大法会”。从此以后标志着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时期。

    仁青桑布被尊奉为藏传佛教后弘期诸大译师之首。在藏传佛教史上,他以前翻译的密乘经籍称为旧密,他以后编译的称为新密。被史学家奉为藏传佛教新译密乘的开山大师,尊为“奥迩”毡(意即“按笫”)。

    他的晚年基本是在普兰和古格两地度过,大部分时间是在科迦寺和托林寺闭门修行。

    他两岁有了佛的慧根,十三岁出家为僧,十七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并三两次前往印度、迦湿弥罗求法,十七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七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回顾自己的一生他问心无愧,冥冥之中仁青桑布似乎听到了佛的声音,天堂在召唤。

    仁青桑布最后在他父亲诞生的地方喀泽圆寂,时年九十八岁。斯人已世,留给世人的是绵绵不绝的怀念。

    当时的古格国王以及人们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祥瑞源泉正法经书宝,源自梵语译为我藏语,完善翻译校订大译师,我等叩敬仁青桑布尊。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