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庄园活化石牟氏庄园第三集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居于“胶东屋脊”栖霞市境内的牟氏庄园,不仅是一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中国民间小故宫”,更是胶东农耕文化和北方民俗文化的缩影。庄园内遗留的地契、酒缸和经过复原的粮仓,以及牟氏家族特有的地主宴等等,折射出庄园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和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

    崇尚耕读”可以说是牟氏庄园农耕文化的根基。俗话讲,“财主不过三代富”。牟氏家族历经九代而不衰,离不开自成一体的“牟氏家训”。“西忠来”大门上“耕读世业,勤俭家风”的对联,正是对这一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而古槐树下牧童坐在耕牛上读书的雕塑,则是牟氏族人“耕读并举”的真实写照。

    当时的仕途,封建社会比较黑暗,后来他(牟国珑)就转变观念说做官可能做一代官、两代官基本上差不多了。但是后来他又转变观念,耕土地。土地是什么?是根本。土地是万世流长的。所以他这个治家理念开始转变,从做事做官后来转到耕读并举。后来他转变说,做土地,不仅仅是做土地,而且还要做学问、做学识,就是做一个有学问的土地人,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牟国珑是倡导农耕的引路人,但是,它并没有亲身参加农业耕作。在牟氏庄园的第二代主人牟恢当家后,他在城东南亭口镇南埠村购买了一处田庄。田庄里有数量可观的土地、山岚和房舍,并安排庄头经营管理。从而开创了牟氏家族“佃户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先河。

    牟氏家族后人 牟日宝

    佃户村的经营模式是这样的,每一个大的佃户村都有一个管庄的,我们都叫他佃户头,也就是庄主,这个村的佃户都归他管。

    牟氏庄园拥有153个佃户村,庄头权力很大,既享有几亩无租地,又掌管凭地收租的特权。在牟氏庄园的收租院内,陈列着庄园佃户的四组泥塑。泥塑中的佃户人物造型逼真、生动形象。他们衣服褴褛、面容凄然,再现了当年地主巧取豪夺、佃户寄人篱下的情景。

    为了便于租粮储存,牟氏家族在栖霞境内设粮仓23处,其中较大的有13处。储粮最多的是位于栖霞城西南20公里的大刘家村,有粮库45间,储存粮食38万公斤。粮仓四周建有围子墙,配备土炮35门,火枪80支等武器,以保证粮仓安然无恙。

    牟家的粮仓不用看,谁也偷不去,谁也抢不去。牟家守粮仓是这样守的,他在这个村子里要修一个大院,大院周边一圈房子,这一圈房子谁在这住呢?是一个村的佃户全部安排在这个地方住。他把粮仓就修在院子中间,佃户头就在粮仓旁边住,到了晚上把大门一关,除了这一圈佃户,谁也进不去。

    牟国珑之后的几代人恪守祖训,以土为本,种田治家,用各种方法继承了牟氏家族的农耕文化并发扬光大。

    依靠“耕读并举”成为栖霞望族的牟氏家族,在衣食住行的每一个细节都极为讲究,处处彰显着大家族的豪华与气派。如今,牟氏庄园里展示的喜房、地主宴和场面壮观的殡葬仪式模型,都再现了封建时期当地的风俗文化。

    这个民俗的,很多很多的(文化),包括我们原来说是胶东的,现在我们讲叫山东的,甚至叫北方的(民俗文化)。我们讲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很多文化保留了很多,但是也遗失了很多。但是牟氏庄园作为以前社会(民俗)的继承也好、发扬也好,在这里是一种浓缩,是一个缩影。

    牟氏家族对子孙的婚礼极为重视,礼节讲究、仪式隆重。在庄园“宝善堂”的后面,有一组呈小四合院型的建筑,陈列着当年婚礼的用品。花轿、红绸、香烛、八仙桌、太师椅,一件件略显陈旧、沾满尘土的物件记录着当年庄园的喜事与辉煌。

    自牟氏一世祖牟敬祖从荆楚之地落户胶东地区,牟氏家族将原有的饮食习俗与栖霞的风俗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主宴”。

    由于牟敬祖为官勤政清廉、体恤民情,离任后常受乡邻宴请。为表谢意,他结合南北菜肴特色,创立了牟氏家宴,又称“八大碗”。“八大碗”的前四道菜及第八道菜的主料和顺序是确定的,称为“一鸡二笋三汤四蹄”,最后一道是鱼,其他三道菜不作规定。由于八大碗在结构上是开放的,其中不做规定的菜肴,为后来的发展留下了足够的创新空间。

    牟氏庄园不仅在农耕和饮食上有着一套完善的体系,庄园里粉坊、酒坊、磨坊等等也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成为封建时代自然经济的缩影。

    在整个栖霞城里,他们自己有一句话说,牟氏家族万事不求人。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小社会体系,几乎我想用的任何一件日常用品,我在社会生活当中所需要的任何一个细节,我自己都会有这样的设施去满足我自己。

    我们把很多好的传统的东西,我们要取其精华、废其糟粕,精华的东西我们在这保存着。现在来讲把一些东西都在这个地方汇集一下,所以我们讲牟氏庄园是胶东、山东民俗东西的汇集地。

    如果说《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牟氏庄园则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探访这个位于齐鲁大地东端的古老庄园,了解它的建筑典范、民俗遗产,如同解读历史化石上的一段段基因。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