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澄城刺绣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年过七旬的澄城刺绣手艺人刘秀花,自从在陕西澄城县老年大学办了刺绣培训班后,更忙了。为了上好每周的两节课,她要花大量时间备课、钻研施针用线、解答学生疑问。

    一坐进“绣房”,刘秀花头也不抬的在绣布上飞针走线,一只“百籽石榴”即将完成,“百籽石榴”是澄城刺绣的典型图案,寓意多子多福。

    要把(澄城刺绣)这个挖掘、要继承,要把这发扬光大,我作为72岁的老太婆啊,只能说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飞蹄’啦,至于能办到啥程度呢,我的认识是小车不倒尽管推。

    澄城刺绣,流传在陕西渭北旱塬的澄城县,当地妇女自幼便跟随母亲、祖母学习刺绣。新生儿的虎头鞋、虎头帽,新婚夫妇的嫁衣、被面,新家里的屏风、桌布,老人逝世穿的寿衣,均是家中女性亲手缝制而成。

    在当地人婚丧嫁娶、生子庆寿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澄城刺绣,其图案自然颇有讲究。龙凤呈祥、凤戏牡丹、五子登科、二十四孝……这些吉祥图案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文化就在这一针一线里代代相传。

    这是瓜、这边就是葫芦,说一蔓葫芦一蔓瓜,子孙万代发大家,它都有一定得内涵在里边。从图案上来说,它是以动物、人物、花鸟为主,从花型上看,以牡、凤凰戏牡丹,或者凤凰串牡丹,表示吉祥富贵,因为牡丹是我们的国花嘛。

    刘秀花也是从小学习刺绣,掌握平绣、滚针绣、打籽绣等多种针法。退休后,她开始专心研习刺绣技艺,找老一辈的艺人讨教、与爱好者们切磋、并向年轻人传授。2008年,澄城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后,刘秀华也成了这一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刘秀花家中的刺绣作品展示室,迎面看到的便是一幅全开的“金陵十二钗”,特征鲜明的“十二钗”呼之即出。这幅作品从设计到刺绣由刘秀华一人完成,耗时一年半,是她最得意的作品。

    在设计图上我就注意了这个啥啊,特别注意了人物性格的刻画,你比如这个葬花,林黛玉葬花,因为这时她在外婆家是不是,客居人家是居人篱下,所以她穿的衣服是很朴素的,这幅作品从设图到扎车用了一年半。

    除了展示室,刘秀花家中还有一间教学室,专用于传授技艺。而刘秀花的作品也多用于收藏或者参加展会和比赛,很少在市场上贩售。

    我的学生现在细细算起来在百人之上,学生里边地区级传承人是2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是6个。我的作品,而且我学生的作品都在清华大学博物馆留着(收藏)。

    为了留住手艺,吸引年轻人,澄城县政府曾举办多次培训,教授基本针法。另外,秦之韵刺绣专业合作社在去年7月成立。未来,计划生产初具规模后,将刺绣作品推向市场。刘秀花希望澄城刺绣产品无论大小都要做得精致,不能砸了澄城刺绣的招牌。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