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窨院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听声不见人”,这是对山西省平陆县一带的地坑院的说法。地坑院,当地人也叫地窨院,地窨院一般长宽三四十米,深十米左右,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从外面看很像一个天井,但内部布局却类似北京的四合院,因此地窨院也被称为地下“四合院”。

    据介绍,地窨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由地窨院组成的村落,人在百米之外往往不易发现,只有临近院子边缘时,才能看清其真面貌。

    提到地窨院,大家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住在地下窑洞里面的人,他们平时是怎么样上下的呢,是用梯子吗?我可以告诉您,当然不是。大家现在可以顺着我的镜头看一下,在地窨院窑顶平地的旁边它是有这样一个洞口的,我们顺着洞口往下走一走,看里面是个什么情况。可以看到,洞口还有地面是铺了一层砖的,由于刚下过雨,我们顺着坡往里头走,还是能感觉到有一点点湿滑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旁边还是有这样一个防滑的设计,保证下雨天上下人员的安全。顺着坡道继续往里头走,到了门洞这样一个位置,在门洞前,可以看到有这样一个排水沟,下雨天从坡道上滑下来的雨水顺着水沟就排到了窑洞外面,整个门洞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用砖砌了一个门拱,这个应该是地窨院的大门。顺着大门往里头走,可以看到窑洞的土层就暴露在我们面前了,大家能明显看到当年开凿的痕迹还在,由于考虑到工程建设和节约土地等方面的原因,通道是一个拐弯的走势,顺着通道继续往里头走,因为现在是白天,里面照明基本上还没有什么问题,晚上出行走到这个里头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它上面是装了电灯的,保证人们晚上出行的时候基本的照明,顺着洞口我们出来,整个的地窨院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当地住在地窨院里的人们,正是通过通道这样一个形式,在地窨院里上上下下。

    地窨院大多为独门独院,院内四壁通常包含5-12孔窑洞,窑洞宽约3米,高约3.5米,深约8-10米,其中主窑稍高于其它窑洞。依据功能的不同,窑洞又分为居住窑、厨窑、厕窑、牲口窑、磨窑、柴草窑等。

    这是北窑,孩子结婚时候在这,老二结婚就在这结的,这都能住人,这是北窑,这也是个北窑,都能住人,老大结婚就在这里头,这是西边的角窑也能住人,这个窑比较深一点,这是主窑,主窑比边窑高大宽,有长辈才能住这个窑,这是西边的角窑,这是喂牲口窑,草料、牲口在这里头,这是南窑,南窑里放个粮食放个杂物,这也是南窑,和那个窑一样,都能放个其他东西,粮食柴火这一类都能放,这是厕所,每个院都要有厕所,这是东窑,这个东窑也能住人,这东窑比较好点,都能住人。

    地窨院的崖顶地面是空旷的场地,平整碾压坚实,作为夏季碾打小麦、摊晒粮食、堆放柴草、秸秆之用。场地一角一般建一小房,俗称“场房”,放置农具和粮草,也可在大雨来临时将晾晒的粮食紧急转放其中。

    得先把坑挖好,沉积一两年以后,在(崖壁)中间挖一个窑,通风干了以后,第二年在那边(崖壁)再挖一个窑,打得差不多了在这边再挖一个,窑腿硬了以后,再在边上才再打一个(窑)。

    地窨院的建造通常需要3-5年时间,除了投入人力和时间,地窨院的建造几乎没有任何成本,而其建成后,通常可居住超过百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地窨院等窑院民居是当地居民居住的主要形式。

    时代在发展,当地人们的居住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少现存的地窨院里仍有人居住。这座院子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张店村村民王守贤在这里生活了70年。

    冬天暖和,夏天凉,防盗,晚上把门锁一上,在这里就可以休息了,根本就不害怕小偷,防风,外头风再大里头没有风。

    这座院子是当地保存最完好的地窨院之一,王守贤的子女们都在城里买了房,平时只有他一个人住在这个院子里,尽管地窨院面临着如厕、上下、采光等方面的不便,但王守贤却舍不得离开。

    像王守贤这样,如今仍住在地窨院里的多为老年人,他们的坚守不仅是自己对生活方式的眷念,同时也使得这些历经风雨的老院子得以保存到现在。

    因为这个地窨院是我一个人,就等于一个人的肩膀挑出来的,辛苦九年时间,不忍心,说实话,这个跟夫妻感情是一样,有感情了。

    专家介绍,地窨院是黄土高原上独特的“窟穴式”建筑景观,在其分布区内,其土层中大多夹杂有0.5-1.5米厚的料礓石层,俗称“石碜”,使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耐压、抗震、防碱的作用,是典型的卧性黏土,适宜建造生土建筑,同时黄土高原台地地下水位一般在30-40米下,且雨水稀少,四季温差较大,这些都为地窨院的存在提供了地质和环境条件。

    提到地窨院,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很大的疑问,这种地下的窑洞,它的排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尤其是下大到暴雨的时候,短时间内雨水是如何排出去的,大家通过镜头应该可以看到,整个地窨院中间的地面并不是十分平整的,中间略低,四周略高,下雨的时候雨水最终汇集到了中间这片较低的地方,最终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水沟,流到了我旁边的井里头,当地人喊它叫渗井,据这座地窨院的主人向我们介绍,这座渗井大概有十米左右深,中间的直径约为两米,几百年来,正是靠这样一眼渗井,解决了这座地窨院下雨天的排水问题。

    历史上,地窨院分布区域都是相对贫困的地区,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地窨院的数量急剧减少。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山西省平陆县有17000多座地窨院,现在保留比较完整的仅不到1000座,锐减了90%以上。

    它有个历史价值,史料价值,历史价值,像活化石一样,再就是说是它的工艺价值,你看了它的各方面,从通风,从排水,从方方面面吧,而且它这种形式和当时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方面,也是非常巧妙的,它也有一定的工艺价值,再就是现在提倡绿色环保节能这些,它实际上都具有这些方面的优点。

    为保存地窨院这一传统文化遗产,2006年,“地窨院营造技艺”被公布为“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614日又被国务院以《窑洞营造技艺》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