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静板书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四方桌前,一位老者口念唱词,脚踩梆子打节拍。一段唱词说完后,手中的三弦,腿上绑的竹制“蚂蚱板”,桌上挂的大锣、小锣、铜镲,在艺人的操控下奏出热闹的节奏。说遍历史大小事的陕西洛南静板书,如今依旧用传统的表演形式,讲述着新时代的故事。

    在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洛南县,曾流传着一句歌谣--“道光年间说静板,瞎子手里端金碗”,说的就是当地流传百年的说唱艺术--静板书。清道光年间,流浪的盲艺人,在红白喜事、祈福祭祀等场合说书助兴,以此养家糊口。

    1821年(清道光年间)就是盲人给群众宣传的一种形式,坐在石头上可以说,一个人弹三弦也可以说,当时的形式就是田间地头、院落,就是就地取材,也就是说一个人也可以。

    流浪艺人请不起乐队伴奏,为了丰富演出形式,只能一人饰多角,形成了静板书集弹、说、打、敲、唱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我最初开始学的是敲板,后来是学三弦、板胡、二胡,手上要弹、嘴上要说,右腿绑的是蚂蚱板,左腿踏的是梆子,就是说其中乐器一个人操作。

    随着时代变迁,静板书由盲人谋生的技能变为流传在田间地头、家庭院落的民间艺术。李桂存回忆说,上世纪中期,静板书非常盛行,当地大户人家办红白喜事,经常请两三个说书艺人同台献艺,当地人称“唱对台戏”。为了活跃气氛,也为了争夺演出市场,说书艺人纷纷使出看家绝技,在表演中不断加入新乐器。

    乐器的增加意味着表演难度的提高,艺人必须掌握更多技艺。李行运是李桂存徒弟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学艺已有七八年,在乐队中负责演奏唢呐、笙和牛板鼓等乐器,却很少获得“说”的机会。

    (我)年轻着,还太年轻了,还达不到师傅的标准。主要是弹的难学,然后就是踏的、敲的都难学,师傅教的时候每天早上要起来苦练,记在心里,大清早起来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练得差不多了,师傅才给教其它的乐器,慢慢地去熟悉,熟悉以后,有时去演出了,师傅才会让你去摸索演出。

    静板书艺人的脑海中仿佛装着说不尽的故事,历史、神话、生活,包罗万象。在他们眼中,静板书得以流传百年与其内容密不可分。二十四孝、四大贤德,还有不少讲的是如何化解家庭矛盾、处好邻里关系。

    我是第四代传承人,我学艺后教的徒弟起码这儿就有三个,已经带了十几个将近20个徒弟了。现在演出的也是同样,都是教育群众的,比如《拉钉钯》《紫荆树》就是教你全家和睦,邻里相处好。

    凭借口传心授传承的静板书,由于老艺人们的相继离世,其大量书目、曲谱随之消失。上世纪50年代起,文化工作者走访老艺人,搜集书目和曲谱,整理成册。2005年,洛南静板书保护管理委员会成立,整理传统书目300余篇,定期举行培训,组织艺人分片成立说唱队,积极参加文化演出活动。2011年,洛南静板书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洛南静板书在艰难中传承。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