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最后更新 2022-12-22
浏览 0
意见反馈

    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书籍《山海经》之《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日月所入”。沿青藏公路向西南行进,穿湟源峡,远远就能望见这座高高的日月山。

    这座藏语叫“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的山峰,早在汉代就已经成为“丝绸辅道”上的一大驿站。到唐代时,这里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时至今日,日月山仍然是横贯西藏的必经关隘。它不仅是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更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互市贸易的纽带。

    和唐蕃古道上的许多重要驿站一样,当年的文成公主在日月上也留下了种种传说。相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西嫁吐蕃时,途径农牧分界的日月山地区。往西一望,原野茫茫,荒草离离。牧区有别于农区的情景使公主心绪触动,想到至此将远离家乡,顿时泪如泉涌。最终将父亲唐太宗送她的日月宝镜摔碎在地上,向西踏上了吐蕃的地界。那日月宝镜化作山脉,演变成如今的日月山,留下一段公主摔镜化山的凄美传说。

    关于日月山文成公主的传说有多种版本,不管有多少个版本,最要害的就是文成公主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那么她在这个地方的传说,她不一定是一个历史的真实,但她一定是一个民族真实,文化的真实,她反映了汉藏民族以及多民族对文成公主的认同,以及由于公主西嫁带来的汉藏血缘上亲密的关系。

    日月山是青海内外流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天然分界线,历来有“草原门户”、“西海屏风”之称。站在日月山顶眺望,东边是河湟谷地,村落点点,梯田阡陌,一幅塞上江南泼墨图;西边是广阔草原,牧草丰茂,牛羊成群,是另一幅塞外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写意画。

    在历史上日月山作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天然的分界线,它其实起着联通中原汉民族和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经济交流的一个纽带的作用。那么特别是在唐代,由于唐蕃两个政权之间交往的频繁,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唐代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就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后人在当年公主驻足的地方修建了日月双亭。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末及历史功绩。

    文成公主的传说最为被人们所接受,文成公主她的进藏和金城公主一样,把汉族的建筑、农耕、医疗、绘画以及其他的日常生活的习俗带到了藏区。反过来讲,这是因为由文成公主经过的日月山以及唐蕃古道,藏文化也频频地传入中原,这样使得汉藏人民之间的这种文化上,经济上,情感上得到了交流,得到了认同,从而为民族团结,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

    如今的日月山地区已绝非当年文成公主眼中荒凉的藏汉分界区。在日月山下的青海省湟源县日月山乡尕庄村,我们看到了草长莺飞,柳烟蒙蒙,男耕女织的优美景色。小小的村庄目前有65户人家,汉藏通婚,280口人,其中藏族174人,汉族104人,还有2个土族。

    现在我的两个女儿都嫁给汉族了,现在我们藏族和汉族基本上区别不大了,都是一家人。只要愿意,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娶媳妇和嫁女儿都可以的。现在我们这个村子喜婚丧葬,谁家有事大家都一起帮忙,不分藏族和汉族。

    2004年,年轻的汉族姑娘史正炜从200多公里外的汉族村庄嫁到这里的那一天,依然如同当年的文成公主一样,经过了高耸入云的日月山。然而不同于当年文成公主远嫁的景象,史正炜出嫁时是欢欢喜喜地走过了日月山。

    2004年的腊月初八我们结的婚,是这里的媒人介绍的。家里就有公公婆婆、孩子、再就是我们俩口。啥区别也没有,人好着就行了。也没过多考虑民族的事情,人好就行了。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中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是唐代诗人陈陶的名诗《陇西行》。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汉族风俗习惯对藏族人民影响之深,足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与赤德祖赞的两次汉藏联婚,在藏汉民族关系史上产生了的巨大影响。千百年来,在这片的土地上,已经有数不清的男男女女像“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那样组成了美满的汉藏家庭。

    日月山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留下的踪影,倾听流传千年和睦友好的故事。

分集列表 (共687集)

数字金融时代,银行网点的传统柜台逐渐减少,智能设备的投放大大增加。老年人能否适应智能银行的体验?能否享受到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在金融科技高度发达的上海,转型中的银行网点也在为老年群体释放更多的服务资源。

(来源:新华社)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